新闻中心

发力关键点 金融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2-04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对金融业而言,要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好支持,就需要围绕实体经济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
  怎样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深入把握新发展格局内涵的基础上,我国金融业正紧紧围绕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和突破重点,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争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助力今年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一个国家经济循环要畅通,完善产业链是关键。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国民经济循环不甚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必然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和现代化迈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金融需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水平融资服务。
  “平安银行联合发射的‘平安1号’卫星可以有效运用于畜牧养殖场景中,破除中小养殖户贷款难融资贵、抗风险能力差等生产经营发展瓶颈,帮助畜牧业实现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发展。”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表示。
  “平安1号”是国内首颗由金融机构联合发射、用于金融服务的物联网卫星。“在牧场养殖中,给每头牛佩戴脚环、耳钉或者项圈之类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每头牛的产奶和健康情况,进而掌握整个牧场的真实经营情况。因此,银行就敢给牧场提供贷款,牧场获得融资支持后,可以持续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李跃表示。
  “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制造业升级,未来一段时间,金融资源配置需要适度向制造业倾斜。”曾刚表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做强做优制造业,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金融支持尤为必要。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助力产业链现代化,一方面,要做好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金融服务,创新理财融资、产业基金、债券承销、银团贷款、银担合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中长期资金供给模式,积极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嫁接和融合;另一方面,要挖掘新发展格局中的经济增长极,以新基建、高科技等关键领域的核心企业为抓手,进一步拓展“链上”金融业务。
  “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的倾斜,并不是简单的制造业贷款规模的扩张,同时也应该伴随着业务模式的创新。在产业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或供应链金融场景,这将成为未来产业金融发展的主要路径。” 曾刚认为。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亮色。“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重点任务。因此,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也将是2021年和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一方面要达成“国内可循环”“产业安全自主可控”“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产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则要达成“碳达峰”“碳中和”“单位GDP碳排放大幅下降”等阶段性目标,意味着产业政策要与绿色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政策层面的变化,为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对此,银行业机构需要积极加强相关领域研究,探索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曾刚建议。
  “应进一步构建更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中国中长期双循环发展战略。必须鼓励中小银行加入大型银行的行列共同发展绿色信贷,尤其是对面向绿色私营企业和绿色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通过推广负责任投资行为,将ESG投资纳入对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估等方法,推动国内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长期投资者认可绿色投资的价值回报。”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认为。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金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开行相关部门透露,2020年,该行全年向长江大保护及绿色发展领域发放贷款4888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向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发放贷款894亿元,同比增长81%。
  “据测算,国开行支持的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江河水生态治理及河道整治1334公里,湖泊水生态治理修复3.5万亩,河道疏浚608公里,湖区清淤391万平方米,新增污水垃圾处理能力574万吨/天,建设农村排污管网1720公里。”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继续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下一步应以更大力度将信贷资源配置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区域。在加大绿色信贷创新和开发力度的同时,开发绿色债券、 基金、股权融资、信托、租赁等融资产品,不断改进和优化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结构,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有针对性、有特色、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深耕科技金融
  “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发展布局的‘棋眼’。‘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对金融行业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提出了新要求,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重要使命和目标。”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
  加快科技创新依靠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形成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金融业应更加关注头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创新型企业和引领性产业集群的融资支持力度。
  周月秋建议,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持续推动服务升级和产品创新,针对优质的创新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特征,设计、提供更加匹配的金融产品。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需要为创新型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在企业融资、上市、并购、资产证券化等环节适应创新型企业诉求,做出针对性更强、更稳健的制度安排。
  “助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科创企业,可以更好服务国内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长潘卫东介绍,以科创板设立为契机,该行打出“融资+融智+融技+投资”服务“组合拳”,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流程、跨市场、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继续深耕科技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词。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